蜜月期還是畫餅一張?銀行理財與公募基金關系生變!
對于節前出臺的理財新規,不少銀行人士既欣喜于政策放寬,銀行理財或將迎來又一個春天,同時又緊張轉型挑戰的到來。
從業內了解,銀行公募理財與公募基金在股票型基金上的合作或進入“蜜月期”。但也有銀行人士表示,該蜜月期不僅時間有限,還可能只是“畫餅一張”。
PART1 分批調低門檻
對于節前出臺的銀行理財新規,不少銀行已快速反應,建行、農行、中行、招行和交行等商業銀行已經調整了部分理財產品的投資門檻,將購買起點從5萬元調低至1萬元。
建設銀行率先于9月30日17點,將“乾元-惠享(季季富)”理財產品購買起點調低至1萬元。隨后,農行、中行、招行和交行也紛紛宣布下調旗下多個理財產品購買門檻。其中,農行此次調整的理財產品多達43只,產品類別涵蓋了現金管理類、股票指數掛鉤類、白糖和黃金期貨掛鉤類、法人專屬類理財產品,還包括了一些外幣理財產品;中行涉及產品主要是3只“中銀日積月累”系列產品,以及2只“中銀策略”系列產品。值得注意的是,農行和中行調整的產品均于10月1日起生效。
昨日,交通銀行也宣布自10月8日起對部分面向個人客戶銷售的存量及在售公募理財產品起售金額調整為1萬元起,同時也調整了部分結構性存款產品的起存金額。
除了國有大行以外,股份行也迅速反應。招商銀行于9月30日公告稱,將于10月9日起對零售渠道、私人銀行渠道、公司渠道、同業渠道在售公募現金管理類部分理財產品銷售起點等要素進行批量調整。
從當前各家銀行調整的情況來看,在售公募理財產品、現金管理類產品,以及結構性存款產品等是調整的重點,而且上述銀行均采取分批調整的策略,對部分公募理財產品率先進行調整。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所研究員李虹含表示,降低門檻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入場,實現商業銀行服務投資者普惠金融的理念,與當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與具體消費者,脫虛向實的總體訴求相一致。
不過李虹含也認為,與市場上100元起購的公募基金相比,銀行商業理財的銷售起點仍有進一步降低的空間。
PART2 短暫的“蜜月期”?
由于理財新規放開銀行理財投資公募證券投資基金,實現間接投資股市,因此業內預計,近期雙方在股票型基金上的合作會進入“蜜月期”。楊德龍表示,新規下來后,銀行理財和公募基金有很大的合作空間,包括委托投資,以及直接投資股票基金間接參與股市投資等。此外,在其他方面也會有一些合作甚至創新,比如銀行可以通過FOF的形式,提前選好合作的基金公司,共同開發這類產品。
“蜜月期”看似很美好,但也有受訪的銀行人士表示,該蜜月期不僅時間有限,還有可能是“畫餅一張”。據梳理,銀行人士給出的理由主要有兩個:其一是短期內銀行客戶的風險偏好未變,因而理財進入股票市場意愿不高。中泰證券銀行業分析師戴志峰就指出,在客戶目前只接受確定收益大背景下,理財近期進入股市意愿不強。楊德龍也坦言,購買銀行公募理財產品的大多數投資者風險偏好較低,追求中長期穩定收益。這類產品即使投資一部分股票基金,其比例也相對較低。
另一個重要原因在于,銀行業對即將出臺的理財子公司細則期待甚高,或更渴望借此直接進入股市。“一旦細則出臺,那么銀行理財子公司就與基金公司沒有區別,產品甚至都可以一樣,有能力的銀行當然更希望自己單干”,前述股份行資管相關負責人表示。
PART3 類貨基產品首當其沖
對于銀行公募理財銷售起點降低,不少銀行人士拍手相慶———“風水輪流轉。當年眼看寶寶類產品風光無限,對銀行沖擊巨大。很快銀行理財又要進入高光時刻了”,某股份行資管相關負責人昨日表示。
不少公募基金人士也意識到,門檻降低減輕了理財產品獲客難度,也加劇了與公募基金之間的競爭。前海開源基金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挑戰方面,理財市場的競爭加大,銀行理財可能分流一部分公募基金的客戶。更具體來說,短期內,銀行公募理財與公募基金的競爭主要集中在固定收益投資上,特別是類貨基產品會成為銀行首先發力的重點。
華創證券屈慶團隊分析稱,“具體投資而言,相較于公募基金,銀行對客戶流動性掌握更加充分,投資限制也較貨幣基金少”。屈慶進一步指出,如果本行不做類貨基產品的話,本行的活期存款客戶也將會被該地區其他做了類貨基產品的銀行爭奪,因此發展類貨基產品對銀行而言意義重大。
PART4 零售、渠道部門將成為香餑餑
銀行人士表示,未來理財市場分化更明顯。大型銀行傾向成立理財子公司自力更生,而中小銀行投研能力能力不足,更可能轉向投顧、代銷。
以業內預判將迎來爆發的類貨基產品為例,中小銀行將面對一系列極為現實的問題:例如依照單只債券不超過10%的限制,理財規模越小、投資難度越大。如何保持產品規模穩定?過渡期如何降低規模波動?
某大型券商投顧部門相關負責人指出,以往不少中小銀行靠資金池維持每周發新產品,導致單只理財規模可能過小。隨著資金池模式被取締,未來中小銀行可能需要設計出幾款明星理財產品、降低發行節奏,零售端再積極進行客戶引導,這樣就能規避單只理財規模過小的問題。
前述股份行資管相關負責人則預計,中小銀行的理財產品將萎縮,轉向代銷獲得中收。公募基金的銷售將主要縮小到中小銀行,特別是農信社在此次新規中得以允許代銷基金,這片藍海將成為未來基金公司的乏力重點。
而就銀行內部,理財新規的出臺或將重新定義銀行的業務、利益格局。“今后零售部門、渠道部門將成為香餑餑,這些部門的話語權將得到極大的提高”。前述股份行資管相關負責人表示,過去理財業務實踐中,銀行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資產端。畢竟理財負債端是剛性兌付,賺多賺少主要看資管部門投研能力。而今后,隨著理財子公司成立,銀行原有資管部門或剝離、公司化運作,銀行零售渠道不僅面向本行理財子公司,也面向其他銀行、基金公司,銷售能力強者將擁有更高的議價能力,可以自由選擇銷售收益更高的產品。
在任何情況下,本網站所刊載內容中所涉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中訊證研不對因使用本網站的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讀者不應以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做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