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虧慘了 指數基金定投能救錢包嗎?

    發表時間 :2018-11-30 來源:中訊證研

      指數基金已走過16個年頭,在今年A股整體下跌的情況下,其規模不降反增,尤其是ETF不斷創造新紀錄。


      根據基金業協會數據,截至今年三季度,指數基金規模共計5382.5億元,環比上個季度增長了490.6億元,ETF的規模單季度暴增351億元,總規模達到2897億元。


      自6月1日A股納入MSCI指數體系,大批成熟的國外資本進入內地市場,追逐的也是指數基金。


      “是不是說指數基金大勢已定?”騰訊金融科技副總裁馬曉東近日在深圳舉行的首屆“全球指數基金論壇”上提出疑問。


      從全球市場看,指數基金在國外尤其是美國市場發展比較成熟,規模增速很快,在全球各大類細分產品中,屬于最快速發展的產品。


      指數基金投資的根本推動力量需要指數長期上漲。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投資指數基金仍需要擇時、擇風格。


      巴菲特力薦,投資首選指數基金!

      指數基金迎來春天?


      巴菲特曾多次說過:對于個人投資者,最好的投資方式,就是指數基金定投。


      這讓指數基金暴得大名。但在中國,直到2018年,指數基金才迎來自己的春天,規模暴增,被很多市場人士視為繼主動權益基金、貨幣基金大發展之后,指數基金的元年。


      這在國外市場可以找到例證。馬曉東表示:“美國市場似乎也在講同一個故事,從2009年算起,被動基金已經連續十年獲得資產凈流入,尤其是最近三四年,資金一方面從高收費的主動基金中撤出,另一方面涌進了低成本的指數基金和ETF,這使得它們總規模已經占到美國市場的35%。”


      不過,中國的指數基金增長雖快,但相對于三季度末13.16萬億元的公募基金總規模,占比僅4%。所謂指數基金,就是以特定指數(如滬深300指數)為標的,并以該指數成份股為投資對象,購買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構建投資組合的基金產品。


      指數基金的優點極其明顯:一是,從事被動投資,投資策略簡單明了,非常易于普通投資者理解。二是,銀行理財等資管市場正在進行凈值化轉型,投資人過去已經適應了預期收益型“保本”的產品。過去,投資人被“余額寶”等貨幣基金完成了投資者教育,但近兩年貨幣基金規模監管趨嚴、收益率也較以往大幅下降。在從風險較低的貨幣基金、銀行理財產品向風險較高的權益類產品、凈值型理財轉型過程中,選擇風險收益較為透明的指數基金作為過渡也是一種策略。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主動權益類產品。2007年,不到250只權益類基金產品就能把規模做到接近3萬億,但如今2000多只產品卻撐不起2萬億的規模。


      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在上述論壇上表示,今年以來指數化基金受到市場青睞的原因包括:一是,市場有效性在提高,主動管理基金平均3%的超額收益,已經明顯下降;二是,A股個人投資者占比已經下降至40%左右,開始迎來“機構化”時代,指數化投資作為工具開始為機構所用;三是,權益類基金達兩三千只,選擇難度加大,特別是存在很多風格漂移的基金,但指數基金更為簡單、直觀、透明、低費。


      此外則是外部因素影響。李一梅認為,20萬億銀行理財開始凈值化轉型,“什么樣的資產能夠承接凈值化向權益類市場的配置,指數基金一定是一個最簡單、最快速的選擇;今年以來,A股信用風險事件頻發,指數化投資可以幫助分散風險,卸掉很多委托人身上的壓力。”


      騰安基金董事長劉明軍表示,隨著資管新規落地,在產品“凈值化”轉型、養老金等長期資金入市、智能投顧與組合投資興起的背景下,現有貨幣基金獨大,債券基金第二的行業格局在未來可能被顛覆,被動投資方式將成為新的風口。


      投資價值幾何?


      指數基金雖然千般好,但是要進行投資,必須要有足夠多的值得跟蹤的底層資產——指數。


      指數基金投資的根本推動原因,是指數長期是上漲的。例如,自2009年4月迄今,道瓊斯指數連續漲幅超過260%;同期上證綜指上漲約20%。2017年以來,道瓊斯指數漲幅超過27%,上證指數下跌超17%。


      李一梅直言:“目前的核心指數,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國經濟體的長期增長?投資人有沒有投資一個好的有投資價值的指數?這是我們每個做被動投資的投資管理人都應該深刻思索的問題。”


      她認為,四季度以來50ETF的成交量將近1000億,規模非常驚人,說明該指數目前最重要的屬性是交易和套利,此前50ETF規模也達到過500億,隨著市場的波動,尚無持續的有長期配置資金在里面增長。


      在此情況下,指數基金的投資策略仍需要擇時、擇風格。


      指數基金那么多,我們該如何選?


      華夏基金總經理助理孫彬指出,股票市場穩態的價格是由多數投資者來決定的,指數基金大概率是所有基金當中的平均收益率,所以不同時點、不同風格的選擇,可能會對最后的統計有一定影響。


      例如,如果認為未來大概率是一個大盤股風格,主動基金經理獲得超額收益的難度是比較大的,而且超額收益的主動管理還要多付很多的管理費,此時可以選擇上證500、滬深300等指數基金。但是如果市場是一個小盤股或成長股風格,寬基的小盤股指數就不太容易捕捉超額收益,可以選擇一些優秀成長主動管理的基金。


      國泰基金量化投資事業部總監梁杏表示,主動投資和被動投資都有各自的應用場景,并不沖突,也不矛盾。例如,去年主動投資業績較好,機構傾向于選擇主動;今年被動投資業績較好或主動跟不上被動投資,在主動投資收益不確定的情況下,機構會傾向于追逐一個比較確定的beta(穩定收益),選擇一個被動的指數基金。梁杏舉例稱,若處于長期低迷的市場里,可以考慮做證券ETF的定投,等到牛市來臨時,券商彈性是非常大的,比寬基指數或寬基ETF反彈要快很多。


      不過,我國指數基金的發展仍在初級階段,還缺乏機構投資人配置需求入場。基金業協會副會長鐘蓉薩指出,指數基金作為重要的大類資產配置工具,市場上缺乏與之相匹配的有資產配置需求的機構投資者。隨著養老目標基金和FOF的發展,會有更多的長期配置型資金進入市場。市場機構拿到更多長期資金,考核周期也會隨之拉長,投資行為自然會朝向更長久的利益,真正把資金配置到應當配置的實體經濟中去。






      在任何情況下,本網站所刊載內容中所涉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中訊證研不對因使用本網站的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讀者不應以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做出決策。

    微信圖片_20181016145726.png


  • 成人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