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掘金粵港澳大灣區規劃:高端制造、基建等板塊有望率先受益

    發表時間 :2019-02-19 來源:中訊證研

      2月18日,市場期待已久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正式對外公布,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建設即將駛入快車道。


      在國家政策及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動下,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經濟、體制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融合與發展,這也為相關行業上市公司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


      綜合各方觀點,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將對高端制造、基建、航運物流、金融、房地產等板塊形成直接利好。


      受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上市公司一覽


      利好板塊一:高端制造業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超認為,率先受益的應是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相關的高端制造業。灣區的產業基礎好且類型比較完備,


      李超指出,珠三角城市群產業耦合協調度較高,體現出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形成良性互動發展,2016年廣東省第二產業比重為43.2%,高于全國平均水平4.5個百分點;而在制造業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占據龍頭地位,企業單位數與利潤總額占全國的比重約1/3左右。而高端制造業又是國家的重要方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2019年要重點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因此,灣區依托自己的產業基礎是能夠很好地結合中央政策落地高質量增長這個戰略。


      中信建投宏觀債券團隊首席分析師黃文濤也認為,高端制造、現代服務、新經濟是重要投資機遇。


      黃文濤表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出臺后,將極大地促進“信息流”、“資金流”、“人才流”、“創新流”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自由流動。憑借香港的人才優勢、深圳的創新優勢、東莞的制造優勢與其他地區的配套優勢,粵港澳大灣區將加快邁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高端,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和高端制造業集聚區,構建起高端引領、協同發展、優勢互補、綠色低碳的現代產業體系。


      利好板塊二:基建


      交通基建通常是區域建設中較為受益的板塊,《規劃綱要》指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暢通對外聯系通道,提升內部聯通水平,推動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銜接順暢、運作高效的基礎設施網絡,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珠三角地區的內地與港澳交通鏈接還有待提高,深圳目前有九大關口直通香港,廣州僅有廣九直通車和廣深港高鐵直通香港,而珠海到澳門僅有灣仔、橫琴和拱北口岸。相對于其他對標灣區交通自由流動,內地與港澳的交通流動性仍有不足。


      東莞證券分析師黃秀瑜表示,隨著大灣區的建設,會給基建類公司帶來機會,其中主要受益的應是廣東省內相關公司。“央企由于體量過大,大灣區的業務對其影響較小,而本省企業在此布局較多,擁有明顯的優勢。”


      李超認為,圍繞粵港澳聯通以及廣東境內區域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將是投資主線之一。此外,廣東域內的龍頭企業,在進一步開放和國家鼓勵建設的情況下,它們會強者恒強。


      東興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岸元的觀點是,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區域協調發展的必修課,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新基建投資重點,涉及項目有粵港澳城際鐵路、粵港澳互聯網寬帶升級改造、重點城市機場改擴建及支線機場建設等。


      利好板塊三:航運物流


      作為灣區經濟帶,航運建設發展自然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題中之義。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天然良港,航運優勢明顯,但區域內港口也面臨諸多同質化問題。


      廣證恒生分析師蘇培海表示,大灣區港口之間的協調統一程度不夠,存在明顯的競爭關系,交通配套設施仍待完善。


      華泰證券認為,灣區的建設有望促進貿易出口,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廣東省全年實現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6.82萬億元人民幣,占全國比重為24.5%。如果再算上香港貿易中心每年8萬億左右的進出口(含轉口)貿易額,大灣區有望成為我國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基地;建議關注珠海港(000507)、嘉城國際(603535)。


      廣發證券提出,基礎設施建設是大灣區產業融合的重要前提,建議重點關注鐵路、高速公路、航運、機場建設等領域,相關標的包括粵高速A(000429)、深高速(600548)、白云機場(600004)、中集集團(000039)等;此外,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推進、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相關貿易港口及供應鏈領域將會持續受益,相關標的包括招商蛇口(001872)、珠海港等。


      華創證券分析師吳一凡認為,除港口、機場、高速板塊外,建議關注供應鏈物流相關標的,如核心業務位于廣州南沙自貿區內的嘉誠國際(603535)等。


      利好板塊四:金融


      粵港澳大灣區將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優勢,以廣州、深圳、澳門、珠海為依托,打造引領泛珠、輻射東南亞、服務“一帶一路”的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核心圈。


      廣發證券提出,灣區將致力于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并對區域內實體經濟提供創新的投融資服務,建議重點關注證券、金控、Fintech等領域。相關標的包括招商證券(600999)等。


      平安證券表示,從產業發展方向上看,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發展將主要依靠創新與金融的融合,在全球貨幣政策正常化啟動與國內結構性去杠桿的大背景下,近期制造業企業陸續曝光遠約的案例正在增加,部分重資產高負債公司可能面臨較大的投資風險。綜合判斷,人工智能、大數據、集成電路、云計算、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新經濟領域或將誕生未來的科技巨頭,珠三角上述產業的發展也將顯著受益于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發展。


      華泰證券建議關注中國平安(601318)。


      利好板塊五:房地產


      銀河證券中山興文路證券營業部渠道經理馮偉鵬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投資主線為房地產。該灣區的特點就是區域小,經濟體量大,隨著高鐵網絡的進一步完善,對周邊地區的虹吸效應將進一步顯現,人口流入趨勢未變,區域內房地產市場仍有機會。


      廣發證券提出,大灣區建設將全方位提升城市開發水平,同時人口聚集效應也將明顯提升區域內地產需求,區域地產龍頭有望整體受益,相關標的包括招商蛇口(001979)、華發股份(600325)等。


      李超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會促使要素資源的加速流轉方面,特別是土地要素的盤活利用。






      在任何情況下,本網站所刊載內容中所涉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中訊證研不對因使用本網站的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讀者不應以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做出決策。

    微信圖片_20181016145726.png


  • 成人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