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歷史研判當前 看可轉債基金還能買嗎?
今年以來,可轉債市場借助A股急漲的東風快速回暖,可轉債基金也迎來一波小高潮。但隨之而來的震蕩調整期,又讓很多小伙伴不知所措,上一秒還在盤算到底買哪只可轉債基金,現在又怕著急上錯船,最后落了個下船難,那可轉債基金后市到底還值得購買嗎?
今天就根據可轉債自身特性,以及歷史上類似的行情分析,看能否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
“雙重身份”跟漲抗跌,16年跑贏上證綜指
國金證券在分析報告里,這樣描述可轉債:可轉債股債兼具的特性使得其回報率和波動率介于股票和債券之間。由于股票的波動遠大于債券,因此在股票持續上漲期間,轉債的“進攻特性”會凸顯,雖然轉債漲幅不能和股票媲美,但表現卻好于債券。而在股票持續下行期間,轉債的“防御特性”會凸顯,跌幅小于股票。
我們先來看一下它的抗跌性:
數據顯示,目前共有156只公募可轉債和其正股正常交易,自4月22日,滬指正式開啟下跌以來,可轉債整體跌幅要小的多。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19.5.8
指數方面,在2018年弱市行情中,上證綜指下跌25%,轉債指數僅下跌1%。
不僅如此,轉債指數也成功搭上了今年市場行情列車,以14.21%的收益率緊緊跟住了上證綜指17.86%的收益率。從中證轉債指數成立以來(2003.1.1-2019.5.10)16年的時間,轉債指數以219.3%的收益率近2倍跑贏上證綜指116.5%收益率。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19.5.10
但可轉換債券的債性只有在轉股價格遠遠高于股價的情況下才會凸顯,在轉股價格和股價較為接近的階段,可轉債表現出與正股相同的波動,如果此時市場出現調整,可轉債下跌的幅度也會很大;另外由于可轉債基金可以加杠桿操作,牛市后期再加大杠桿也是十分危險的。
在此提醒大家,所謂知己知彼,方能明明白白投資,任何一種投資產品都有風險,在了解風險后做出的投資決策,才是聰明之道。
歷史類似時期,可轉債收益又如何?
1、存續期內轉債漲幅大概率超越正股
歷史上90%以上的轉債均實現轉股退出(漲幅30%以上),平均轉股期2.3年。歷史上112只退市轉債中,存續期間平均漲幅67%,正股平均漲幅52%。
2、跌幅小于權益市場,提前走出熊市
再帶大家回顧一下歷史上幾次股市調整時轉債市場的表現,我們看看它的“防御加成”如何。國金證券報告顯示,2006年以來,我國股票市場共有4次較為明顯的調整,四次調整行情中轉債價格的最低值介于97~124元之間,債底的最低值介于84~88元之間,平價的最低值介于64~74元之間,轉股溢價率的最高值介于47%~93%之間,純債溢價率的最低值介于8.16%~24.51%之間。
給大家概括一下國金證券的結論:
1)熊市下跌幅度逐漸收窄,轉債市場呈現出債性加持的優越性,跌幅均小于權益市場;
2)轉債市場在熊市前期與股市的下跌趨勢大體一致,往往在中期先行觸底,轉向震蕩盤整,提前走出熊市。
注:以最近的2018年第四次下跌圖表為例。
此外,社會融資改善后的時期,不論經濟是否企穩,轉債回撤空間可控,上漲彈性不弱,總體風險收益比較好。
可轉債迎來戰略性配置時期
那么,回到最初的問題,可轉債當前的投資機遇如何呢?再給大家做一下梳理:
1、估值低位,轉債處于較好配置時點
經近期正股調整和估值壓縮,轉債指數回到3月低點,部分老券已回撤到1月底位置,轉債處于較好配置時點。股性估值方面,偏股型轉債轉股溢價率壓縮至歷史較低水平;債性估值方面,偏債型轉債收益率有所提升,債性保護顯現。
2、可轉債指數處于偏低位置,向上空間較大
可轉債的高收益主要來自與正股的漲幅,所以牛市中才是可轉債的暴發時期。海通證券認為,權益市場正處于估值修復向盈利驅動的過渡期,短期調整或有限;轉債的低估值反而提供了一定的安全墊,目前已經可以關注轉債的左側配置機會。另外目前可轉債指數還處于偏低位置,向上空間比較大。
3、市場擴容帶來更多超額收益機會
2017年以來,再融資新規限制了定增規模和頻率,同時簡化了可轉債的審批流程,轉債融資迅速擴容,與過去規模較小的市場相比,目前轉債個券已覆蓋大多數行業,個券分化提供了更多超額收益機會。
因此,從上述分析上看,可轉債兼具增長潛力及相對安全優勢。但是可轉債市場自有一套估值體系與運行規律,并不適合普通投資者自行買入。
在任何情況下,本網站所刊載內容中所涉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中訊證研不對因使用本網站的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讀者不應以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做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