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財子公司開業后“零門檻”吸金 理財客戶從中小銀行回流大行

    發表時間 :2019-07-12 來源:中訊證研

      “最近來咨詢銀行理財的客戶多了起來,有的客戶踩了最近的諾亞財富的‘雷’,也有人踩了涉及哈工大集團的資管計劃的‘雷’。”一位國有大行江蘇某分行人士表示,“還有人是因為看了某城商行被接管的新聞,家門口就有的上市農商行的理財產品也不敢買了,還是覺得大行比較值得信任。”


      資管新規之后,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銀行的理財子公司已相繼開業,“全能牌照”選手與中小銀行,特別是沒有實力設立理財子公司的城商行、農商行拉開差距。強者恒強,弱者愈弱似乎成為近期的大勢。


      大行已經在分食中小銀行“最后的晚餐”了嗎?頭部效應開始發揮作用了嗎?


      “1元起投”攪動市場


      目前,理財子公司搶人的最佳法寶是“0門檻起投”。


      去年9月銀保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將公募理財產品的銷售起點從5萬元下調到1萬元。但去年12月公布的《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理財子公司不再設產品銷售起點,與公募基金站在了同一起跑線。據發現,這類零門檻產品已經赫然出現在了銀行網點。


      在工商銀行網點的終端一體機上,我們發現了兩只占據顯要位置力推的固定收益型理財產品“鑫得利恒鑫”系列,封閉期較長,分別是715天和1080天,對應的業績比較基準為4.5%和4.7%。這兩款產品均為凈值型理財,風險水平標注為PR2,僅高于結構性存款。


      “因為前期P2P產品的問題,現在更多客戶傾向于穩健型的理財產品。目前非保本的產品賣得還不錯,而且也基本能達到預期收益。”工行的網點人員表示,目前凈值型理財也沒有發生過任何虧損。


      “私人銀行客戶近期出現了回流。”一位國有大行在華東某縣級市支行行長表示,“原因在于當地很多高凈值客戶都是白手起家,并不在意資產能升值多少,而更加關注的是安全性。外面的理財公司最高能給10%的年化利率,但這幾年的情況是,資產端單一項目投入集中度過高,本息全無的案例太多了,客戶不愿冒傷筋動骨的風險。”


      不過理財子公司尚處于開業之初,產品還較少,有些“1元起投”產品期限較長,無法給銀行帶來客源的迅猛增長。


      一位大行理財子公司負責人表示:“近期有客戶回流,但是總體比較平穩,增幅不大。”


      中小銀行亦有“爆款”


      通常大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水平相對中小銀行較低,雖然上述“1元起投”產品的利率超過4.5%,但絕大多數固收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在3%-4%之間。但是近期股份行、城商行的收益明顯增高,這是此類銀行一直以來攬儲的“殺手锏”。


      大連銀行某滬上網點人員介紹了幾款理財產品,無論是封閉式還是開放式,業績比較基準基本都在4%以上。“有4款半年、一年期的產品已經售罄,想要購買必須早上8點半來網點才有機會。或者9點鐘在手機APP上拼手速。”


      雖然該銀行也有T+1凈值型產品,但放在宣傳冊最下方,而且7日年化收益僅為3.9%,并不起眼,理財經理也沒有特別推薦。


      一位上海銀行的理財經理表示:“目前很多客戶都已經接受了非保本理財的概念,部分熱銷的低風險產品利率在4.23%,每周一開賣半天就可以賣完。”


      一位中信銀行的理財銷售表示:“不少客戶今年以來從投資股票轉為銀行理財客戶,光是我手上近期就多了300萬元左右的單子。”


      據觀察,雖然銀保監會要求理財產品不可承諾保本保息,但在實操中,理財經理雖然并未直接承諾產品沒有風險,但會以過往業績說話,表示“產品未出現過虧損”。


      有家城商行的銷售就表示:“非保本其實也是穩定的收益,都能拿到預期收益,一直都沒有過出現虧損的狀況。”


      另一家城商行理財經理表示:“我們支行成立十多年以來,都是兌付的,按照合同規定本息出現虧損的情況至今沒出現過。但現在監管不倡導剛性兌付,我只能跟客戶說產品有風險,如果承受不了,就只能考慮國債、存款。還有我們一款保本理財,但前提是,收益還沒有定期存款高。”


      在走訪中,僅中信銀行的理財經理表示,一款100萬元起購的私人銀行凈值型理財產品,曾經出現過虧損。


      整體而言,雖然有客戶從中小銀行回流大行的趨勢,但還“不成氣候”。中小銀行依靠價格差和積淀的老客戶,還時常有搶手的產品。


      然而,上述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負責人表示,未來全國的銀行預計總共只有200家存在資管業務,大部分表內表外規模較小的城商行、農商行可能被洗牌出局。“資管規模500億元是一個盈虧平衡點,否則支撐不起IT、投研和運營,未來很多城農商行都當不了‘全能選手’,但是轉型鉆研產品銷售,實現渠道價值,或者做某個細分行業的精品理財,還是有出路。”






      在任何情況下,本網站所刊載內容中所涉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中訊證研不對因使用本網站的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讀者不應以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做出決策。

    微信圖片_20181016145726.png


  • 成人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