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蔬價格有望“季節性下行” 豬價上漲仍在“中途”

    發表時間 :2019-07-18 來源:中訊證研

      非洲豬瘟、倒春寒、南方雨水……一系列因素,使今年上半年豬肉水果價格的漲幅頗有“疾風驟雨”之勢。


      農業農村部的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7月17日,農業農村部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今年上半年重點農產品市場運行形勢。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唐珂表示,6月份豬肉批發市場均價每公斤21.59元,環比漲4.7%,同比高29.8%。


      水果價格則持續高位運行,富士蘋果、鴨梨、西瓜、香蕉、菠蘿和巨峰葡萄六種水果的批發均價為每公斤8.39元,環比漲11.1%,漲幅收窄8個百分點,同比漲幅仍然高達51.7%。“關注度最高的富士蘋果、鴨梨同比分別高106.2%和165.5%。”唐珂說。


      “不同水果的價格差距較大。”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事業部生鮮品研究員魏鑫表示,“富士蘋果一般秋季收獲,我們當前吃的蘋果是去年的蘋果。去年蘋果和梨的產出都受到了自然災害的影響,導致供給減少,從而引發的價格上漲。”


      不過,進入下半年,水果和豬肉的走勢有可能呈現一跌一漲的態勢。


      果蔬價格已現下跌“苗頭”


      “蘋果的價格太貴了。”李燕(化名)是蘋果的忠實粉絲,但在最近她很少買蘋果,“家旁邊的水果店,去年糖心蘋果才9.8元一斤,今年普通富士蘋果都15元了。”


      有此感慨的并非李燕一個人,富士蘋果和鴨梨在今年上半年的價格漲幅都同比超過一倍。


      唐珂表示,水果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季節性特征。由于蘋果、梨主產區去年春季遭受倒春寒天氣,減產的幅度比較大。加之今年春季南方荔枝等部分熱帶水果也有所減產,導致短期內水果市場供給偏緊。


      “怪不得最近鴨梨很難買。”白領徐玲(化名)說,“我連‘鴨梨自由’都快不能實現了。”


      不過,好消息是下半年一些高企的水果價格有望下降。農業農村部指出,一些水果有望步入“季節性下行”。


      “近期隨著西瓜、甜瓜、桃等夏季時令水果大量上市,水果市場供給總量充足、品種多樣,價格漲勢趨緩,后期有望步入季節性下行走勢。6月份全國西瓜批發均價每公斤3.28元,環比跌29.5%,同比高26.2%,從5月第三周開始已連續8周下跌。”唐珂指出。


      “從9月份開始就進入大宗水果的收獲期。在供應比較充足的情況下,當前水果價格確實太高,價格肯定會隨著供需狀況的恢復而下降的。”魏鑫表示。


      尤其是蘋果,從批發地看,已經看得到價格下跌的“苗頭”。


      魏鑫指出,“其實從7月份開始,整個蘋果的價格就已經出現了緩慢的下降。主要是因為新鮮蘋果馬上就要上市,尤其是早熟的蘋果已經逐漸開始上市,也給庫存的蘋果形成了一定的壓力。新鮮的蘋果我們預計產量會恢復到2017年左右的水平,因此預期蘋果已經在7月份達到價格的頂峰。”


      “蘋果目前已經接近高位,7-8月早熟蘋果陸續上市,9月-10月晚熟紅富士也將供應市場,今年蘋果長勢良好,產量恢復到前年水平,整體對價格會出現一定打壓,四季度將出現積極性回落。”中原期貨農產品分析師劉四奎表示。


      農業農村部也指出,陜西、甘肅等地反映,今年蘋果主產區生產總體良好,產量有望明顯恢復,部分地區增產30%左右,預計秋季蘋果大量上市后價格將高位回落。


      而蔬菜價格則已經提前環比回落。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6月份蔬菜批發均價每公斤3.83元,環比跌7.0%,同比高10.7%。


      “今年蔬菜季節性上漲價格水平偏高,主要是前期不利天氣導致,也有成本上漲推動的因素。隨著應季蔬菜大量上市,陸地蔬菜供應量快速增加,加之前期推遲上市的蔬菜集中供應,預計后期蔬菜價格以季節性下行為主。”唐珂表示。


      不過他指出,近日南方多地出現極端天氣,連降暴雨引發洪澇災害,部分地區菜價或將小幅回升。全年來看,受前期菜價水平偏高的影響,預計下半年部分品種擴種意愿較強,如果不發生大范圍災害性天氣,后期及秋冬蔬菜供應有保障。“蔬菜整體價格或將高于去年,但漲幅是有限的。”


      “今年夏天整個天氣比較詭異,在嶺南地區、江浙地區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暴雨。而在山東、華北有部分地區干旱高溫,所以整個蔬菜行業主要還是看天吃飯。”魏鑫表示,“因為蔬菜生長的節奏比較快,價格波動根據天氣情況不同,相對會比較劇烈。但是整體上,我認為還是會比較平穩的。”


      豬價上漲 “在路上”


      和蔬果已經出現一定下跌苗頭不同,無論是農業農村部還是專家都認為,豬價的上漲仍然“在路上”。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6月份豬肉批發市場均價每公斤21.59元,環比漲4.7%,同比高29.8%。豬價上漲較快主要是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去年四季度以來,生豬和能繁母豬的產能持續下降,豬肉市場供給偏緊的效應近期開始集中顯現。


      “按照生豬的生產規律,從母豬懷孕、仔豬出生,到育肥豬出欄大約需要10個月的時間,去年10月份生豬基礎產能下降,導致今年6、7月份開始,生豬供應減少問題顯現,價格持續上漲。預計下半年豬肉供需關系進一步趨緊,豬價繼續上漲壓力較大。”唐珂表示。


      劉四奎也指出,按照目前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下降幅度來看,加上非洲豬瘟的延續,補欄受到一定的抑制,1-2年內很難恢復到2018年爆發以前產能,下半年豬肉價格將會進一步上漲。


      “我們預判一直到2020年的春節之前,整個豬肉的價格可能都會處于一個非常高的位置。到了2020年春節之后,隨著豬肉消費的下降,豬肉價格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回調。”魏鑫表示。


      而看生豬價格的話,自7月以來,已經出現明顯漲幅。搜豬網的數據顯示,全國瘦肉型生豬的價格從6月底的16.5元左右,一躍而上7月中旬最高18.27元。


      “下半年是消費旺季,供需的矛盾越來越大,我們判斷生豬可能會一直漲到中秋節,價格達到二十五六元左右的位置,甚至可能達到30元以上才會相對穩定。”魏鑫指出。


      而豬價連續的上漲,有可能會導致中國對豬肉消費習慣的部分改變。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豬牛羊禽肉產量3911萬噸,同比下降2.1%。其中,豬肉產量下降5.5%,約為2470萬噸左右,占全部豬牛羊禽肉產量約63%。


      劉四奎則認為,中國人的消費習慣短時間不會發生很大的改變,但是根據蛛網理論,非洲豬瘟引發的供給彈性的放大,引發了豬肉價格的大幅上漲,高價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費,減少食用或者尋找替代消費品,比如羊肉、魚肉和其他蛋白制品。


      “豬肉的消費,一方面是主動占比下降,一方面是被動供給導致消費下降。我國長期以吃豬肉為主,但隨著牛羊肉、雞肉、鴨肉、魚肉、蛋奶制品的豐富,民眾的選擇也會呈現多樣化的趨勢,當前我國豬肉消費占整體肉類蛋白質消費基本上達到頂峰,未來看主動占比會有所下降。而由供給導致價格變化,從而導致消費者選擇變化,可能只是短期的波動。”魏鑫指出。






      在任何情況下,本網站所刊載內容中所涉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中訊證研不對因使用本網站的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讀者不應以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做出決策。

    微信圖片_20181016145726.png


  • 成人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