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余額寶的爆紅看ETF的發展
ETF大潮風起,眾多基金公司均在強力布局。
在3C會議平臺上,眾多基金公司紛紛強力推廣旗下的ETF基金,尤其是近兩三個月來搶眼的科技主題基金,例如國泰基金的通信ETF、半導體50ETF和計算機ETF,華寶基金的科技ETF,易方達基金公司的創業板ETF,富國基金的軍工ETF,以及申萬菱信的研發創新100ETF等。
從基金產品布局的既往歷程看,行業蜂擁發展時期同樣是行業大分化時期。在眾多基金公司發力布局、同類產品增多的情況下,如何才能成為最后的贏家?6年前余額寶的爆紅之路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
2013年6月,天弘基金旗下的天弘增利寶基金接入支付寶,這款名為余額寶的現金理財工具,借助支付寶的海量用戶,在遠高于活期存款的利率環境下,迅速成為萬眾追捧的理財產品,數億用戶的活期存款螞蟻搬家,讓余額寶成長為規模愈萬億元的網紅產品。
從余額寶的爆紅經驗看,它不僅得益于支付寶的海量用戶,更得益于工具性特征。阿里巴巴提供了強大的應用場景,余額寶的支付功能、還信用卡功能,讓原本只能享用到活期利率的零散資金,轉身變為數倍收益的貨幣基金。而“一萬塊錢一天賺一塊錢”的響亮口號,迅速深入每一個用戶心中。
其實,在余額寶推出之前,貨幣基金已經進行了創新,多家基金公司通過墊資的方式,讓投資者可以快速申贖、當天到賬。但是,由于缺乏相應的應用場景,投資者還要下載基金公司APP,缺少良好的用戶體驗,因此遲遲不能迎來爆發式增長。
站在當前時點看,ETF正處于大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可能出現分化的關鍵時期。2018年,ETF份額增量已經超過了2005年至2017年ETF份額增長的總和,今年以來更是爆發式增長。狹路相逢勇者勝,只有能夠提供更好收益、提供更強工具屬性、營銷力量強大的公司,才能成為最后的贏家。
從國內基金公司的布局情況看,都更加重視ETF的工具屬性。短短十余年,ETF已經從最初的簡單復制寬基指數,發展到Smart Beta策略指數,再到如今的基本面量化和行業主題相結合的主題行業Smart Beta指數,通過行業主題進行投資邏輯挖掘。給投資者提供更具有工具屬性的產品,需要依托對行業的深入理解,所以對基金公司投研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戰。
從基金公司推出的產品情況看,以富國基金為例,已經開發出軍工龍頭指數、消費50指數等行業主題指數ETF產品,申萬菱信基金公司推出了對標納斯達克100ETF的申萬菱信中證研發創新100指數基金。
當然,一款基金產品要想脫穎而出,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以華寶基金的科技ETF基金為例,8月16日掛牌上市時,剛好趕上科技股爆發浪潮,受到投資者強力追捧,最新份額已經增長至55億份,成為市場爆紅基金。
在任何情況下,本網站所刊載內容中所涉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中訊證研不對因使用本網站的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讀者不應以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做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