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找成長股中的“創藍籌”

    發表時間 :2018-01-25 來源:中訊證研

      成長股投資者期盼了多日的“風格轉換”,似乎終于來了!昨日,創業板指數大漲2.57%,遠超上證50指數0.12%和滬深300指數0.17%的漲幅。一根陽線改變信仰,又有不少市場人士站出來唱多創業板和中小市值股票了,有的言之鑿鑿地稱“2018年藍籌股將盛極而衰,中小市值股票將逆襲”。這些論調,看看其中的邏輯即可,當然不能奉為圭臬。但在價值投資越來越彰顯的市場環境下,創業板中的“創藍籌”,確實值得關注了。


      昨日,上海鋼聯、華策影視、聚燦光電、振東制藥、陽普醫療等19只創業板股票聯袂漲停,東方財富、網宿科技等逾40只創業板股票漲幅超過6%,這是否意味著創業板迎來反轉?從創業板整體估值水平來說,仍然遠遠高于藍籌股,估值泡沫依然很明顯。因此,這種估值不便宜的股票大漲,并不符合監管導向。而且創業板股票流通市值遠遠小于以藍籌股為主的主板市場,一旦市場對創業板反轉行情形成一致性預期,很容易在極短的時間內大肆炒作,市場投機氛圍再次濃厚起來。因此,在當前的市場監管環境之下,尤其是估值的泡沫還明顯存在的前提下,創業板股票要形成整體行情,可能性極小。


      此前,樂視網長期停牌,作為曾經的創業板第一權重股,市場擔心樂視網的最終復牌大跌會拖累創業板,但今非昔比,樂視網早已從創業板“杠把子”的位置離去,市場對樂視網的負面利空因素反應了很長時間,在心理層面的沖擊力已經大大減弱。


      對于藍籌股來說,當銀行股這個最后的估值洼地也被填平之后,藍籌股的估值提升,可能需要業績的增長來維持,業績增長跟不上估值提升速度的藍籌股,大概率會迎來震蕩調整。當然,藍籌股的估值提升,主要源于業績增長和估值提升。從定價體系來說,A股納入MSCI,以及北上資金的活躍,實際上藍籌股的定價權,很大程度上是由外資機構和本土機構聯袂主導。外資流入A股市場,當然會首選估值低且容易看懂的藍籌股,但中國這個大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必然也會在新興經濟領域誕生一大批大市值公司,這些新興產業領域獨角獸公司的挖掘以及定價,肯定還是要由內資機構來主導。這樣的獨角獸公司,就是成長股里面的“價值股”,比如愛爾眼科業績持續保持穩健增長,在二級市場上實際上已走出了可觀的獨立行情。


      與此同時,金融危機之后,中國經濟復蘇的前期,受益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環保督查等因素,周期性藍籌股業績增長高于中小市值股票,但經濟復蘇中后期,中小市值公司業績增速大概率會逐漸高于藍籌股,以創業板為例,那些業績高增長,估值合理的“創藍籌”,就是投資者的首選。2017年是價值股中的“成長股”漲勢最為兇悍,2018年,會不會是成長股中的“價值股”引領風騷呢?






    二維碼.jpg




  • 成人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