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券重出江湖 被憋壞的消費開始回暖?
3月16日,最新發布的社零數據同比下降達20.5%。不過,近期消費促進政策頻繁發布,包括南京、寧波等地已下發億元消費券,消費回暖已在進行中?
1-2月社零數據大幅下降
前期疫情對消費行業產生較大負面沖擊,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30億元,同比下降20.5%,其中,餐飲消費收入下降最為明顯,1-2月份,餐飲收入4194億元,同比下降43.1%。
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7.8%,消費對于國民經濟已具有壓艙石的作用。分析認為,疫情結束后的經濟恢復周期中,引導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將十分重要。而拉動消費將成為疫情結束后促進經濟恢復的主旋律,這對疫情后的消費復蘇將起到積極作用。
前不久在3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3個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聚焦改善消費環境、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提升消費領域治理水平,提出19條政策舉措。
對此中信證券指出,在國內疫情緩解、致力經濟恢復時發布此文件,充分體現重視擴大消費對沖疫情影響的政策思路。而從內容上看延續了之前就已強調的重視供給側改革促進消費擴容提質的政策精神。
主要商圈客流恢復三成?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國內消費市場開始有所回暖。3月16日,高德地圖發布的《高德地圖出行暖報》顯示,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后,消費信心開始回升。越來越多人逐步走出家門,線下實體店消費開始復蘇。報告數據顯示,主要商圈客流已經回歸到疫情前正常水平的30%以上,熱搜度在成倍增長。
高德地圖大數據顯示,對比疫情前通常周末商圈熱度,3月15日的這個周末,杭州武林商圈的出行意愿最強,恢復到疫情前的46.05%。其次是寧波東門天一商圈,其熱度在女神節周末一度沖到58.12%,之后回落到與武林商圈不相上下的水平,恢復到疫情前的45.62%。重慶江北觀音橋商圈以37.91%位列第三。此外還有成都春熙路鹽市口商圈(36.43%)、南京新街口商圈(36.38%)也在熱門之列。
多地發放消費券
為應對疫情對消費的沖擊,近期已有濟南、浙江、南京、寧波等地推出了不同形式的消費券。部分地方已開始補貼消費引導消費復蘇,山東濟南推出2000萬元文旅消費券,浙江省將推出總計10億元文旅消費券,南京發放3.18億元消費券,長沙、廣州開始補貼汽車消費,河北、四川等地鼓勵發放消費補貼。
3月3日,山東濟南推出了2000萬元的文旅消費券,主要針對景區、旅行社、影劇院、演藝場所、書店等文旅類型的消費。3月12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楊建武透露,通過省市縣三級聯動,計劃推出總價達10億元的文旅消費券和1億元的文旅消費大紅包。
3月13日,寧波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宣布,發放1億元消費券,釋放居民消費潛力,實現消費恢復增長。同時,還將推出健身消費券,市民憑券可免費使用場館場地設施健身。同樣在3月13日,南京表示要發放總額高達3.18億元的消費券,包括餐飲、文旅、圖書等類型消費。此外,還有河北、遼寧等地政府發文表示鼓勵發放消費補貼。
圖片來源:光大證券
光大證券表示,日本、中國臺灣地區的消費券發放規模較大且具有普遍性,而杭州、成都的消費券方法規模較小且更具有轉移支付的特征。但不可否認的時,居民會將消費券替代現金用于本來就需要購買的商品上。從日本、中國臺灣地區的經驗來看,消費券對消費的額外拉動作用在10%-40%之間(平均可能為 20%),即相比于沒有發放消費券的情形,發放 100 元消費券后,能夠多帶來的消費在10-40 元之間。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顏色表示,消費券政策可以向民眾傳達抗擊疫情的信心,號召共渡時艱。通過提供補貼,彌補因疫情影響導致的收入下滑,保障基本生活,刺激消費。采用消費券政策,可以補貼低收入就業人群,促進內需回補。他同時建議對受疫情影響較重的低收入就業人群發放消費券補貼,并向對疫情嚴重地區湖北省傾斜,湖北省就業人群全員發放消費券。
對于消費券的發放,也有不同意見。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財政壓力之下全面派發“消費券”不現實,應該關注特定地區、特定行業、特定人群。2019年以來,中國財政收支壓力逐步凸顯,疫情防控更是帶來意外沖擊,因而“消費券”的發放規模應考慮財政的承受能力,避免過度透支。
餐飲酒店率先恢復?
華創證券指出,一方面,在國內疫情得到控制的背景下,前期被壓抑的消費需求,在社會零售企業開始復工后會逐步反彈,加上貨幣環境寬松,利率處于低位,消費板塊估值有上升動力。另一方面,國外疫持續升級,短期內出境游受到抑制將向國內游轉化。在此背景下,認為景區、旅游演藝、餐飲等板塊公司將有望在二季度及以后季度逐漸恢復增長。
東興證券認為,國內疫情控制效果顯著,疊加強力政策推動,板塊有望實現加速回暖,但短期仍要正視一季度損傷。中長期應保持堅定信心,疫情推動馬太效應凸顯,可逢低布局細分板塊龍頭。疫情控制后酒店與餐飲板塊有望實現率先復蘇。除外賣形式復工外,海底撈第一批85家餐廳恢復營業。酒店板塊隨商務出行逐步復蘇,建議關注先行指標入住率,靜待降幅趨窄、拐點出現。雖然錯過行業旺季,但消費回流邏輯仍在,不改行業長期韌性。
在任何情況下,本網站所刊載內容中所涉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中訊證研不對因使用本網站的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讀者不應以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做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