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保險機構“逆風收貨” 大跌或迎權益投資戰略建倉期
股市大跌,有傳聞險資近日斥資百億抄底,真實情況如何?
近10家保險機構投資人,多位受訪人士認為,A股具備長期投資價值,待外資贖回結束后,信心在即是晴天。有機構表示“越跌越買”,并已經付諸行動。
不過,險資當下的操作有一定差異,也有人“趴著不動”。如何操作也取決于各家的倉位重不重、負債成本高不高、波動承受力強不強等因素。
外圍市場影響A股,險資:“信心在即是晴天”
3月中旬以來,外圍市場大跌,導致A股再次下探。一位保險機構投資負責人表示,當前外圍市場對A股有些傳導,但等到外資贖回結束后,信心在即是晴天。另一保險資管公司分管權益副總裁沈陽(化名)也持樂觀態度,認為A股市場相較外圍市場具有多重優勢。
他們的信心和樂觀情緒,來自疫情控制住、復工、轉型、改革和開放,以及大類資產對比。
沈陽表示,中國市場的優勢在于:一是疫情率先控制住了,這也是市場前期信心較強的原因。二是我國已經出了一些大力度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包括產業政策、刺激消費的政策等,給了市場信心;更重要的是,現在政策的空間仍然比較大。三是我國兩三年就前開始去杠桿、去產能、調結構,有一定的出清,也夯實了經濟和市場基礎。
他認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之所以美國市場出現10年牛市和良好經濟表現,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國2008年先出清了杠桿。“這次中國實際上是先做了這個事情,去杠桿、去產能、調結構、供給側改革,相當于提前把經濟夯實了。因此從這個時點來看,中國比美國有優勢,政策空間也比較大,這也是未來中國長期看好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可能經過短暫的全球資本撤離,一旦外部市場穩定了,隨著中國資本市場、金融市場的開放和國內改革大的趨勢,A股和人民幣資產還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沈陽稱,過去10年是發達市場表現比國內好,未來10年,有可能是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會更好一些。
另外,從各類資產分析,特別是從股、債的性價比角度,考慮到現在這么低的利率水平,以及利率下行時優質資產少,股票的長期吸引力還是很高的。
熊市為價值投資建立安全邊際
股市下跌,有人看到全球金融危機,有人擔憂經濟進入衰退期,但是市場上的長線投資者,保險機構看到的是另外的東西。
“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其實更期待熊市。只有熊市才能帶來建立投資安全邊界的機會。”一位保險公司投資負責人表示,單純的價值投資如果沒有了安全邊界,就失去了前提和意義。
保險機構在配置權益倉位的過程中,如果在牛市里,持倉成本會很高;而在熊市,持倉成本則很低,拉長周期看,到底在哪個市場更容易賺到錢,其實未必是在牛市。對于保險機構而言,大跌的時候,其實是更好的戰略建倉期。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另一位保險公司投資負責人的認同。“未來利率下行趨勢下,權益資產的占比會有個逐漸抬高的過程,一季度這個行情,其實有利于長線資金建倉。”
疫情期間險資未撤離
在外圍市場影響前,一位保險機構投資負責人表示,前一階段,面對疫情的影響,險資并沒有撤離。
2月中旬,在國內疫情蔓延期間,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聯合中再資產曾調研百位保險資管人士對疫情影響的觀點。調查顯示,在大類資產配置上,未來一個季度,權益類資產成為受訪者最愿意增配的資產類別;在符合監管要求的前提下,近57%的受訪者愿意增加2-6個百分點的權益資產配置比例。
3月初,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又向60多家保險機構投資人做出問卷調查。調查顯示,近六成高管認為此次疫情對金融市場影響最大的是項目投資,三成高管認為對股票市場影響最大。根據3月初調查,疫情下保險機構對股票風格投資偏好排序依次是:小盤成長、大盤成長、大盤價值、小盤價值。股票行業投資偏好排序依次是:醫藥生物、計算機、通信、電子、傳媒。
當時,也有保險機構發布了疫情下的投資展望。信美相互首席投資官徐天舒提出,雖然疫情不會影響市場的長期走勢,但是短期內還是會產生企業盈利下降、國際資本市場動蕩等影響,權益市場相對優勢明顯,會將權益類資產保持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
A股估值到“合理區間”,港股也有吸引力
一家中型保險資管負責人談及A股未來走勢時亦認為,目前A股下跌幅度“差不多了”。
“從一個長遠角度看,現在應該是最恐慌時候的底部區域了。但是會不會繼續跌,還要看幾個點。” 上述保險資管副總裁沈陽表示,主要現在短期跌太快了,這樣的問題在于,不少杠桿資金會爆倉,引起市場紊亂,比如有爆倉的,有需要補倉的,也有要強行平倉的。這個過程,需要慢慢去消化。
“有一些資金在買港股。”另一家保險公司權益投資負責人表示,海外的估值會壓制國內,短期難有上漲趨勢。但目前國內疫情基本已經達到尾聲,市場的估值也達到了歷史的相對低位,下行空間也非常有限。
他認為,A股現在基本是合理位置了,中長期看挺好的持有機會。雖然現在全球股市暴跌,但海外央行出爐了很多舉措去刺激投資,現在風險點基本都已經暴露了。
“我了解情況,大家長線都還是比較看好的,包括港股市場。”沈陽表示,現在港股市場國企指數、恒指的估值大概為0.85倍PB,這屬于過去30多年來的底部區域了。據他統計,過去30多年,港股估值有5次低于1倍PB,現在是第6次。“過去恒指和國企指數在1倍PB以下,持續時間基本上很少超過半年的,所以從長遠一點來看的話,確實中國的資產包括港股都很便宜的。”
有人“越跌越買”,也有人趴著不動
盡管有信心,但考慮到當前全球市場聯動共振,國際市場仍未有企穩信號,險資還要以避險為主。從受訪的多位險資人士情況看,盡管保險公司股票以長線投資為主,但當下的操作已經有一定差異,主要與前期倉位、資金成本和風險承受能力等因素有關。
前期倉位較低的或者負債成本較低的,已經有開始“越跌越買”的了;其認為,現在可能會買在左側,短期A股還會隨著全球市場起伏而跌一跌,但是公司相對的風險承受力高一些,中長期考慮,短期波動也不用怕。一家大型保險機構投資部負責人表示,從中長期考慮,對市場中性偏樂觀的。不過市場會出現分化,因此當前操作上關鍵是精選標的,選擇價值洼地的行業和個股。
也有不少險資短期還在趴著不動。他們或者是前期倉位較重,或者是認為走勢還要再看一看,要等外圍市場相對穩定了,出現一些積極的信號,再買到右側。因為畢竟現在外圍數據還沒拐頭,新增的確診數全球還在往上走,要到這個數據拐頭才有可能會見到股市的底部。
一家保險公司投資負責人認為,從短期來看,現在影響資本市場的因素很多,調整幅度和時間不好判斷,后續會持續關注市場變化,最好的策略是“相機抉擇”。
“現在是政策底已經出來了,全球拼命地出政策,但是市場底還沒見到,經濟底可能還會再晚一些。”一位中型保險資管公司分管權益投資副總裁稱。他所在公司目前就屬于以靜制動的狀態。
另一家保險公司投資人士認為,國內投資者情緒還是有點樂觀了,現在外盤這種市場情緒下,由情緒危機引發金融危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未來走勢還需要密切觀察。
“很好奇還有多少勇士在逆風收貨。”一家華南保險公司投資負責人表示,公司股票投資以委托投資為主,雖然不會及時知道操作細節,但他已直觀感受受托人頻頻訴苦,市場不好做。
一個反映險資對股市偏好提升的指標是,險資對于權益投資的配置比例已達三年高點。中國銀保監會數據,截至2019年12月末,保險資金運用余額18.52萬億,其中6.4萬億元投資于債券,2.52萬億元投資于銀行存款,2.44萬億元投資于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權益投資占比13.15%,這一比例已升至三年來最高點,但距離2015年牛市時15.18%的占比,還有一定距離。
在任何情況下,本網站所刊載內容中所涉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中訊證研不對因使用本網站的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讀者不應以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做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