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業績坐上過山車 2月剛爆發 3月就涼涼!這幾家券商優勢地位不可動搖
A股上市券商3月業績快報陸續出爐。受二級市場影響,3月證券公司業績下滑明顯,2月業績的爆發成為剎那火花,但龍頭券商相對堅挺。
隨著券商3月業績的披露,其2020年一季度的業績也輪廓漸顯。西部證券4月9日晚發布了業績預減公告,主要是自營業務收入大幅下降所致。
滬上某大型券商非銀分析師表示,最近兩年大券商業績優勢持續顯現,未來龍頭券商的業績表現和估值將逐漸與成交金額脫鉤,在當前震蕩的市場環境下,龍頭券商優勢地位不可動搖。
券商3月業績集體降溫
多家券商計提減值
營業收入方面,以母子合并口徑統計(下同),中信證券以單月31.9億元的收入位居榜首,這一數據較去年同期增長了三成,與2月相比環比下滑3%。華泰證券和申萬宏源分居二、三位。
3月營收超過10億元的券商共有9家,國泰君安、招商證券、國信證券、銀河證券、中信建投和廣發證券緊隨其后。而紅塔證券則出現營收為負的情況。
來源:Choice金融終端
凈利潤方面,相較2月行業的集體狂歡,3月則集體熄火,多數券商環比、同比業績均下滑。
太平洋證券、國元證券和光大證券凈利環比增長超過100%。公告顯示,光大證券(母公司)因收到子公司分紅款項、獲得政府補助以及工資總額調整等因素,本期凈利潤增長明顯。此外,中銀證券、申萬宏源、西南證券、東北證券、浙商證券和中信證券的凈利潤也出現環比增長。
3月券商凈利潤排名
同時,有多家券商凈利潤環比遭腰斬,多為中小券商。
紅塔證券3月虧損4348.53萬元,中原證券虧損3083.55萬元。最新公告顯示,中原證券2020年第一季度對買入返售金融資產中的五筆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計提減值準備共計人民幣6650.15萬元。
方正證券同樣進行了減值計提。3月方正證券信用減值損失共計約3.51億元,減少凈利潤約2.63億元。
成也自營敗也自營
中小券商一季度業績下滑
疊加前3個月的財務數據來看。一季度證券行業“優勝劣汰”加劇,大券商與中小券商的業績可謂“冰火兩重天”。
來源:Choice金融終端
與去年一季度相比,不少大券商今年一季度營收與凈利潤保持較高增長。
中信證券營收同比增幅高達32.5%,凈利潤也同比增長15.7%;中信建投增長也較快,營收與凈利潤分布增長了39.63%與30.53%。
排名靠前的大券商之中,華泰證券、國泰君安、海通證券一季度營收與凈利潤下降較多。其中華泰證券一季度營收同比微降0.86%,凈利潤同比下降17.19%;國泰君安營收與凈利潤分別下降了17.53%與29%。
從一季度各券商營收排行來看,中信證券作為“老大哥”以84.99億元的營收、34.99億元的凈利潤奪魁,在業內遙遙領先。華泰證券則以50.24億元的營收、22.6億元的凈利潤暫居第二。
此外,國泰君安、招商證券、國信證券、中信建投一季度的營收也超過40億元。共有12家券商一季度凈利潤超10億元,其中有5家超20億元。
凈利潤排名第10名以后的上市券商中,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的約占七成。
其中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幅最高的是國海證券,一季度凈利潤增幅高達87.7%,其次是浙商證券,凈利潤同比增長了67%至2.98億元,國元證券與長城證券凈利潤也分別增長了32%與28%。
多家中小券商,不僅與頭部券商的差距在增大,業績也普遍下滑。
西部證券預計一季度凈利潤比上年同期下降58.59%-54.23%,主要系自營業務收入大幅下降所致,而證券經紀業務、投資銀行業務收入穩中有升。
中原證券一季度業績“滑鐵盧”,凈利潤同比下降86%,僅為1677.56萬元。此外,太平洋證券、財通證券凈利潤分別下降71%與65%。
Choice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共有58個交易日,日均成交額高達8598.42億元,遠超去年同期的5851.73億元(同樣58個交易日,同比增長46.94%)。在市場交投活躍度較去年明顯提升的情況下,中小券商一季度業績“潰敗”,頗令人惋惜。
在任何情況下,本網站所刊載內容中所涉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中訊證研不對因使用本網站的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讀者不應以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做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