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報問詢函配合打壓股價是怎么回事?年報問詢函的內容

    發表時間 :2020-07-03 來源:中訊證研

      上市公司在股市中上市之后,就會受到證監會的監管,一旦上市公司出現問題的話,就會收到問詢函。不過有的時候問詢函出來之后,上市公司的股價常常會下跌,導致投資者在進行股票交易的時候虧損,于是就有投資者說年報問詢函配合打壓股價,那么事實上是怎么回事呢?


      在上市公司披露的所有財報中,從一季報到中報到三季報再到年報,年報是唯一一份經過事務所審計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財報。同時這份財報的內容也非常豐富,認真的投資者可以從中讀出許多企業經營的關鍵信息。


      證監會也不例外,證監會旗下的上交所和深交所有專人分管3600多家上市公司,分行業進行統籌管理,一方面對這些公司的日常經營比較了解,另一方面通過傳說中的“鷹眼”系統對財務數據進行預警分析。一旦發現了年報中異常的信息,就會向相應上市公司發去“年報問詢函”。


      這里面涉及到了有很多的法律知識,說到年報問詢函配合打壓股價這事,其實在于很多投資者不想看到自己持有的股票出現利空的消息。投資者可以看看公司的年度審計報告,年報是經過審計后才發出的,審計都重點關注了,然而年報還是這樣出來了,證明公司對年報的計提方式是經過仔細分析的。但是問詢函還是出現了,就說嘛年報依舊是有問題的。


      你以為年報問詢函是發給上市公司的?不是的,其實是發給投資者看的。


      網上流傳一則消息,千山藥機董事長被小股東質疑的時候,說了一句:你買我們的股票就是賭博。引起了輿論的巨大反響,但是很少有人留意到,他說這句話之前,還有一句:我們已經一年以來每周發暫停上市的公告。從這個角度看,千山藥機的董事長真的沒錯,錯的是投機者。這個暫停上市的公告,也是證監會強制的。但是,一些投資者非要往火坑里跳,證監會也只能表示無能為力。


      言歸正傳,在年報問詢函里,都有哪些有價值的信息呢?


      一、拆穿保殼伎倆


      和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資本市場相比,A股有個特點,那就是ST制度。ST制度中很重要的一個門檻就是凈利潤,A股上市公司連續兩年虧損的要被戴上ST的帽子,連續三年的則要暫停上市。


      2019年5月17日,年報雖然蒙混過關,但ST海馬還是收到了深交所的關注函。深交所發現,公司一個月內發布兩次公告,準備變賣401套房產,于是對這個非同尋常的舉動做出了質疑。這個疑問的要點,就是提醒投資者,一定要留意,上市公司是不是準備通過關聯交易實現“扭虧為盈”。


      交易所發給許多ST股的問詢函里,一般都是在一本正經的告訴投資者,上市公司很可能通過這種方式虛增利潤從而實現摘帽。


      二、關注關聯方利益輸送


      上市公司關聯方交易是證監會最為關注的事項之一,因為特別容易出現利益輸送掏空上市公司的情況,證監會對此監管非常嚴格。為了繞開監管,不少上市公司通過變通的方式,形成實質上的關聯交易,給上市公司帶來損失。如何判斷呢?其實股權質押是一個非常好用的指標,另外,其他應收款、預付賬款等項目,都是最常見的隱藏關聯交易的地方。


      比如爾康制藥的年報問詢函:你公司預付款項18,575.20萬元,同比增長121.32%。請列示前五大預付對象的具體名稱、采購內容、預付比例、預付款項是否符合協議約定、是否存在關聯關系,并結合公司銷售收入、產量和存貨變動情況,說明預付款項大幅增長的原因和合理性。這段質疑非常清晰,交易所對公司預付款的增幅合理性表示懷疑。


      再比如ST康德的年報問詢函:報告期末,你公司可供出售金額資產42.28億元,占總資產的12.34%;年審會計師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期末計量的準確性無法表示意見。請補充說明:被投資單位具體情況,包括但不限于名稱、法定代表人、注冊資本、主營業務及主要財務數據、注冊地、與公司是否存在關聯關系或其他利益傾斜關系。


      交易所的會計師甚至懷疑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都涉嫌關聯交易!


      三、關注資金受限情況


      有些上市公司為了融資,會將一些資產進行各種形式的質押,從而形成受限情況。其中資金受限是最值得關注的,因為資金一旦出現大額受限,很可能說明公司的經營出現了問題,導致資金鏈瀕臨斷裂。


      比如力帆股份,上交所在問詢函中指出:年報披露,公司報告期末貨幣資金受限余額46.14億元,應收票據受限余額17.11億元,長期股權投資受限余額15.38億元,固定資產受限余額14.90億元,應收賬款受限余額9.06億元,無形資產受限余額4.61億元。請公司分項列示各類受限資產的具體受限原因、主要質權人、對應借款金額、利率和期限,并說明相關借款的主要用途。


      這些信息,很多投資者甚至一些機構分析師,在讀年報的時候都容易忽視,交易所清晰的列出來,讓投資者謹慎防雷。


      四、關注業績


      通常而言,交易所對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很少過問的。但是一旦過問了,說明這家公司的經營可能是出了大問題了。比如紫鑫藥業,深交所提出疑問:報告期內,你公司前五大客戶銷售額占年度銷售總額比例為38.12%,其中第一大客戶銷售額為2億元,占年度銷售總額比例為15.09%。請補充說明:


      (1)請對比同行業可比公司情況,詳細說明你公司銷售集中度較高的原因及合理性;


      (2)請詳細說明你公司與前五大客戶的合作年限、合作模式及持續性,是否構成大客戶依賴,如是,請提示相關風險及你公司擬采取的解決措施。請你公司年審會計師結合收入等科目說明對收入確認、交易真實性等所執行的具體審計程序以及執行相關審計程序的充分性、合理性,并對上述事項進行核查并發表意見。


      掌握公司大量信息和數據的深交所,對公司的經營合理性提出了質疑,這其實是給投資者的警示,這些數據是不合理的。


      五、讀懂年報問詢函里的“暗語”


      很多投資者對于財務造假非常憤怒,指責證監會不能重罰這些上市公司。然而真實情況是,在法院檢察院得出結論之前,證監會并沒有資格認定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并且即便是最終極少數被做實了財務造假,處罰措施也是由法律部門做出,往往相對較輕。


      那么證監會怎么辦呢?用問詢函告訴你,這家公司可能造假了。所以,問詢函里有許多暗語。


      1、關注問詢函提到的問題數量和金額。如果只是對少數問題提出質疑并且涉及的金額都不大,一般不會有太大問題;如果交易所提出的問題十幾個甚至更多,涉及的金額非常大,就像新城控股的年報問詢函,那就應該認為是交易所在提醒投資者了。


      2、關注問詢函里的關鍵詞:“是否”。交易所問完問題后,經常會跟上一句,是否存在利潤調節的情況、是否存在關聯方墊款的情況、是否存在關聯方拆借資金的情況……不要認為是否是套話,這其實是“暗示”,坐擁金融大數據、鷹眼等監管系統的見多識廣的交易所會計師都提出自己的懷疑了,中小投資者就可以直接作為投資參考了。






      在任何情況下,本網站所刊載內容中所涉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中訊證研不對因使用本網站的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讀者不應以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做出決策。

    微信圖片_20181016145726.png

  • 成人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