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有地方政府重磅發聲!堅決防止債券違約事件 債市信仰又回來了?

    發表時間 :2020-12-03 來源:中訊證研

      信心比黃金還重要。近期市場部分債券違約之后,市場對于信用風險的擔憂顯著增加,一些地方政府也頻頻發聲穩定市場預期。


      12月2日,陜西省國資委發文稱,要堅決落實企業的債券融資主體責任,完善債務風險防控體系,建立企業良好的金融生態和信用環境,維護企業和陜西省在金融、資本市場的良好形象,守住不發生重大風險的底線,并“堅決防止發生債券到期兌付違約事件”。


      市場人士分析,債券違約事件的爆發讓部分省份的信用債發行等都遭遇了困難,在地方政府償債意愿和償債能力仍然對市場信心有較大影響的背景下,部分省市主動發聲對于當地企業發債等融資行為有顯著的幫助。


      陜西國資委:堅決防止發生債券到期兌付違約事件


      12月2日,陜西省國資委發布了《省國資委關于進一步加強監管企業債券融資管理防控債務風險的通知》。



      通知指出,近期,債券市場發生部分企業違約事件,造成了較大的社會影響,國務院和省政府對此高度重視。根據中省關于規范債券市場發展、維護債券市場穩定工作的要求,現就加強企業債券融資事項的監督和管理,規范監管企業債券發行行為,有效防控企業債務風險相關工作通知如下:


      第一,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各企業要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按照市場化、法制化原則,堅決落實企業的債券融資主體責任,完善債務風險防控體系,建立企業良好的金融生態和信用環境,維護企業和我省在金融、資本市場的良好形象,守住不發生重大風險的底線;


      第二,做好債券發行規劃,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各企業要繼續扎實做好穩增長工作,夯實穩增長基礎,確保全年目標任務順利實現,切實發揮省屬企業作為全省經濟發展的“主力軍、生力軍”作用。省國資委將堅持嚴格的負債率警戒線管控制度,對資產負債率超過省國資委確定的警戒線的企業,以及盈利能力較低,還款能力較差的企業,省國資委建立債券發行工作會審會和聯簽制度,從嚴審批。各企業要根據實際用款需要和還款能力,合理規劃發債規模和節奏,規劃好各期債券發行和兌付銜接,堅決防止發生債券到期兌付違約事件;


      第三,加強債券存續期管理,建立常態化報告機制。債券存續期內,各企業要嚴格按照發債方案和募集資金用途使用,其中置換高成本存量債務的資金比例不能過低。要合理確定債券發行窗口和到期的期限,平滑還款壓力,確保成本可控,確保兌付資金可控充分。要最大限度壓縮閑置資金規模,控制負債總額,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各企業對發行債券應于債券兌付日30天前明確償債資金來源,對于可能影響兌付能力或債券持有人權益的重大事項,應當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并向債券監管部門及省國資委報告。各企業要與參與債券融資的承銷機構、信用評級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堅持職業操守,勤勉盡責,誠實守信;


      第四,嚴格風險管控措施,加大排查化解工作力度。各企業要將債券發行風險排查、化解工作作為債務風險防控的例行工作和重點工作。為防止發生違約行為,確保債券如期兌付,請各企業抓緊自查,梳理未來債券的到期、還本、付息等情況,分析自身償債風險,審慎評估償債能力,做好風險處置預案。對未開展發行債券工作的企業,要加強對債券發行相關工作的研究和預判。省國資委采取隨機抽查和專項檢查等方式,對債券發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重點包括債券發行的決策程序、融資成本、資金使用、債券兌付、風險防控以及對企業經營情況、財務狀況影響等內容,對檢查發現的問題,將書面反饋企業整改落實;


      第五,規范職責邊界,夯實債券風險處置責任。國有獨資公司發行企業債券、公司債券、中期票據、期限一年以上的中長期債券類產品,由省國資委審批;省屬國有全資、控股或參股公司發行中長期債券,由省國資委及其他股東出具股東意見;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超短期融資券、其他債券融資工具等短期債券類產品,繼續授權企業董事會決策。各企業要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研究細化到期債務風險預警和處置工作,明確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加強市場研究和運行監測力度,制訂風險應對預案,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要不斷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提高盈利能力和還款保障能力,持續提質增效,實現健康持續穩定發展。


      多地政府發聲


      永煤控股債券違約事件發生之后,從監管到各地政府對于債券違約行為都表現出高度關注。


      11月14日,山西國資運營公司發布《致山西省屬企業債權人的一封信》以提振信心,將持續加大省屬國有企業債務風險防控力度,做到提前15天預警,并調動省屬國企形成合力,形成強大資金池,在山西國資運營公司強力協調下,山西國有企業有足夠實力,確保到期債券不會出現一筆違約。


      更早之前,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11月21日召開金融委第四十三次會議,研究規范債券市場發展、維護債券市場穩定工作。會議提出,金融監管部門和地方政府要從大局出發,按照全面依法治國要求,堅決維護法制權威,落實監管責任和屬地責任,督促各類市場主體嚴格履行主體責任,建立良好的地方金融生態和信用環境。


      會議還指出,秉持“零容忍”態度,維護市場公平和秩序。要依法嚴肅查處欺詐發行、虛假信息披露、惡意轉移資產、挪用發行資金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嚴厲處罰各種“逃廢債”行為,保護投資人合法權益。


      另一個融資大省貴州近日也有表態,11月26日,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聯合貴州省政府共同主辦的“2020年貴州省冬季政金企融資對接暨中國保險資管業助推貴州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貴陽市成功召開。


      會上,貴州省副省長譚炯表示,貴州將不斷健全政金企協同的風險防控機制,嚴厲處罰各種“逃廢債”行為,堅決保護投資人合法權益,切實構建良好的金融生態和信用環境。


      “債券違約事件的爆發讓部分省份的信用債發行等都遭遇了困難,投資者擔心區域內信用崩塌,”有機構人士表示,在地方政府償債意愿和償債能力仍然對市場信心有較大影響的背景下,部分省市主動發聲對于當地企業發債等融資行為有顯著的幫助。


      信用債市場信心有望恢復


      自永煤集團10億債券違約風波以來,已經有6家中介機構卷入這場風波中,海通證券、興業銀行、光大銀行、中原銀行、中誠信國際、希格瑪會計師事務所均被展開自律調查。


      11月30日,交易商協會發布公告,東海基金存在涉嫌為發行人違規發行債務融資工具提供便利,以及涉嫌操縱市場等違規行為,決定對其開展自律調查。


      中信證券分析師明明統計指出,2020年以來取消發行的信用債發行額總規模為5249.35億元,其中受信用市場風險事件帶來的影響,11月信用債券發行規模的取消和延遲達到高峰,創年內新高。11月共計取消發行信用債規模955.6億元,環比增加200.98%。


      今年以來和11月取消發行信用債絕對規模均集中于地方國有企業。地方國有企業今年以來取消發行信用債規模為3872.35億元,取消發行只數549只,為所有取消發行企業性質中最多,占比超74%。11月地方國有企業取消發行規模652.6億元,為11月所有取消發行的信用債企業性質之最,占比68.5%,取消發行只數100只。11月取消發行的地方國企規模占全年比例16.85%。11月取消發行占全年比例來看,外資和民企最多,分別占比47.37%和38.13%,主要也因此二類企業全年取消規模相對較低。


      不過,市場目前對于信用債風險擴散的擔憂正在逐步減弱。


      財信證券分析師袁闖認為,當前宏觀與政策環境不同于15-16年過剩產能行業違約潮及18 年民企違約潮時期。當前經濟持續復蘇,需求逐步回暖,企業盈利仍在向上周期;貨幣政策雖在總量上已有邊際收緊趨勢,但始終強調降低實體融資成本,推出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重點支持金融資源較少的中小微企業和制造業企業,信用環境依然寬松。


      另一方面,監管層積極維護市場平穩,避免風險的傳導蔓延,并增強投資者信心。綜合來看,在債市打破信用剛兌疊加經濟增速中樞下行的背景下,信用違約事件后續還將繼續出現,但個體信用風險放大至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仍然較小,對于信用債市場無需太過悲觀。






      在任何情況下,本網站所刊載內容中所涉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中訊證研不對因使用本網站的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讀者不應以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做出決策。

    微信圖片_20181016145726.png


  • 成人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