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險二金來了?你可能多一份收入
聽過五險一金、六險一金,你聽過“五險二金”嗎?估計不少小伙伴最近已經被這個詞刷屏了,如果你天真的以為我們的福利又多了起來,養老可以無憂了,那你真得認真看看今天的文章。
五險二金來了,你可能要多一份收入?
“五險二金”中多出來的一金指什么?
只要你是在一個正規公司,都會有五險一金。即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住房公積金。如果你所在公司的福利好一些,還會有一個補充醫療,即我們常說的六險一金。
而現在突然蹦出來的五險二金指的是五險一金+企業年金。據我了解,只有在大型央企、部分外企,以及一些不差錢的大公司才會有這個企業年金。
企業年金到底是什么呢?
其實很簡單,它是企業自主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說白了就是:企業為了更好地留住人才,在國家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另外增加了一份養老積累,從而提高退休后的收入水平,保障退休后的生活質量。
有個詞大家得注意了,是“自主建立”。啥意思?就是要不要給員工增加這項福利,個人繳納多少,企業繳納多少,都由企業說了算。
下面這個新聞也許你已經看到了:
其實人社部和財政部只是聯合發布了一個辦法,幫助企業依據法律、規范執行,并沒有強制性。而且,這個辦法早在2003年就出臺了,只不過那時候是試運行,現在算是正式發布了。
你觀察下身邊有多少單位有這個企業年金,就知道這個有多不普及了。最慘的是企業年金還得繳稅。
大家都知道,我們普通人擁有的五險一金是可以在稅前扣除的。你繳納的這些費用越多,稅前扣除就越多,繳納的個稅就越少,相當于這個五險一金是可以幫我們避稅的。可是這個企業年金就不一樣了,它是不能在稅前扣除的。
舉例來說:
王先生所在單位實行企業年金計劃,個人每月繳費1000元,企業每月繳費2000元。王先生每月扣除五險一金后的收入是1萬元。
首先,王先生參與企業年金繳納的1000元不能在稅前扣除,也就是要按照1萬元繳納個人所得稅,即(10000-3500)*20%-555=745元。
其次,企業為王先生繳納的2000元,也不能在稅前扣除,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95元,即2000*10%-105=95元。
當然,如果企業為職工繳納的費用再加上職工的工資收入,還沒有達到3500元的話,是不征稅的。
我覺得,如果稅收完全由企業和個人來承擔,那企業是沒有動力去實行企業年金制度的,畢竟壓力太大了。
即使跳槽了,企業年金還會在雖說企業年金不普遍,不過還是局部存在的,所以這里為那些擁有企業年金的土豪小伙伴,說點利益相關的。
1. 即使跳槽了,你之前繳納的企業年金也并沒有消失。
如果新單位也有企業年金,那么可以直接轉移過去;如果新單位沒有,那就由原單位繼續管理,等滿足條件后可以取出。
2. 符合一定條件可以領取企業年金。
比如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出國(境)定居可以領取;職工死亡后,則是把企業年金余額作為遺產來處理。
3. 職工可以選擇按月領取、分次領取和一次性領取的方式,來領取積累的企業年金。
沒有企業年金,福利不全怎么辦?
說了這么多企業年金,估計有些小伙伴已經坐不住了,“我只有標準的五險一金,每月繳納的還很少,以后該怎么辦啊?”
俗話說,靠人人跑,靠山山倒,很多事都得靠自己,尤其是養老。我國目前的基本養老保險的替代率在30%左右,就是說你退休后能拿到的退休金只有退休前工資的30%。如果你還不是按照真實工資繳納的,那替代率更低。
所以,別覺得養老的事離你還很遠,早點未雨綢繆行動起來,好好攢錢,科學理財,做好規劃,這才是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