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杠桿不要慌!收好這份投資指南
2018年能感覺市場大環境和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這個背景就是去杠桿,從M2增速看,2018年已經穩定在8%出頭,M2增速已經小于GDP+CPI,這是2000年以后從未有過的,所以中國整體的信貸從加杠桿變成了去杠桿。
對于企業而言,則壓力更大,因為居民房貸的增速仍然不低,那么另一頭企業的信貸增速則遠小于M2,統計看企業信貸增速過去一年多是低于5%增速,這個增速下,傳統的借新還舊模式將無法持續,整體上企業必須依靠自己的利潤來去杠桿,對于一些僵尸企業,資金鏈則必然斷裂,所以去杠桿必然引起另一個行動,那就是打破剛兌。
剛兌在過去很多年對于中國經濟發展有很大的幫助,有了剛兌,企業膽子更大了,敢借錢的企業獲得了大發展,促進了經濟,敢借錢的居民也發了財,敢借錢給別人的投資者也獲利,但這個前提是中國經濟的大發展,當經濟發展到一定規模,剛兌是必須打破的,因為實業的利潤已經扛不住利息支出,而勤勞工作不如炒房,當一個社會寄生的體量太大,再有活力的機體也會扛不住。
A股市場過去很多投資邏輯是基于剛兌的,一個典型例子是ST股重組,為什么過去多爛的股票都有人做莊炒作,因為剛兌,把錢虧光的上市公司可以通過資產重組讓更大的資產注入進來,這保護了投機者。企業債的邏輯也是類似,很多人不管風險買最便宜的賭剛兌,投機者獲大利。
打破剛兌后,市場的邏輯變了,企業債違約是最直接的,去年五家主體違約,今年到現在也有五家主體違約,下半年也許還會增加新的違約者,2018年債務違約的上市公司大概率要多于2017年。而過去A股的不死鳥變成了突然死亡法則,很多企業突然停牌,然后爆出債務違約,然后就是連續跌停板,市值先砍掉70%,然后再繼續砍。
業績好也不行,只要負債率高,一有風吹草動就是跌停,東方園林發債不成功,連累股票連續下跌,市場風險增加了許多,過去膽大一把梭的投資者會大量死于這波去杠桿背景。
而低負債的成長消費股被資金集中追捧,這些投資品種沒有債務風險,但是市盈率變得很高,長線資金對債務風險已經顫抖,寧愿承擔更高的估值風險。
這個背景下該如何投資呢?
1、不要負債!
因為加杠桿一把梭實現財務自由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企業違約的天累滾滾,而三四線的房價還在補漲,住戶貸款的增速還在迅速增加,還有大量的人認為買房能上杠桿就是銀行送錢。北京房價2017年3月見頂后下跌20%,目前價格一直橫盤,如果算上資金成本,一年多的利息負擔又是6%,而現在中介開始推銷法拍房,起拍價格是二手房市場價格的70%,法拍房的大量增加很可能是前兆。
2、分散投資。
中國股市的停牌制度,如果重倉一個股票,突發利空很可能就會突然死亡,因為上市公司大概率會找理由停牌,一直要等到利空被充分發酵后才會復牌,那這個時候已經走不了了。
3、保持信心。
現在債市的機構已經心理崩潰了,前幾天和做資管和公募的人聊天,對于任何有瑕疵的債券都會被他們立刻甩賣,而對手盤只有私募(散戶已經被債券合格投資者攔在場外),市場極度缺乏流動性,結果就會出現的股票情緒穩定而債券大跌30%的各種奇葩現象。而債市的恐慌也影響了可轉債市場,現在可轉債的估值已經堪比2014年1月中旬,多支可轉債跌破90元,一多半可轉債跌破100元,這種恐慌行為我是理解的,比如某一年突然失事了好幾架飛機,很多人都會說坐飛機太危險了,甚至不敢乘飛機出門,而失事航空公司的機票也會變得極低,但長期看飛機失事的概率一直就是那么高,而此時買低價機票的旅行者并沒有承擔更高的飛機失事風險。
債市、可轉債的資金鏈條恐慌一定會傳到到股市,我認為在債務危機走出來之前,股票也很難出現過去大牛市的普漲行情,但是未來就真的沒有希望了嗎?
去杠桿的目的是清理僵尸企業,負債率高但利潤率依然不錯的企業,國家并不希望在去杠桿過程中突然死亡,2013年錢荒的時候也有人擔心中國經濟被掐死,但是有人會把自己掐死嗎?
去杠桿總有到頭的時候,等恐慌過去,需要高息續命的企業該死的死該重組的重組,資產荒又會出現,因為手里的錢總要投資的,中國未來大概率會是低利率國家,去杠桿結束后很可能市場利率水平和日本香港接近,那個時候市場的估值是多少?當然,最后的估值重塑很可能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投資者能分享到的最后盛宴,再未來呢?努力工作吧!降低收益率預期,千萬別去賭,憑什么你點點鼠標買套房子就能輕松超越靠辛勤工作來實際創造財富的職場人士呢?
在任何情況下,本網站所刊載內容中所涉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中訊證研不對因使用本網站的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讀者不應以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做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