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質押連拉平倉警報 機構起底資金斷裂緣由
“股權質押平倉危機爆發的原因在于,前兩年資金成本很低,很多股權質押的利率也就在5%左右,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比例高。此外,還默認多重嵌套設計在里面。比如,信托嵌套資管計劃或者資管計劃嵌套信托,有的還把民間配資之后的資金再疊加進產品里面,甚至有上市公司1億元市值的股票通過多重嵌套及民間配資弄出了5個億資金,累積了不少風險。”針對近期上市公司股權質押平倉警報接連拉響,6月7日盤后,蘭度基金總經理張波表示。
當天,金洲慈航(000587.SZ)公告,公司收到控股股東九五集團通知,其股票質押觸及平倉線,可能直接導致實際控制人變更。公司股票已于6日開市起停牌。此前,6月4日、6月5日,其已經連續兩個交易日跌停。
“正是因為擔心,公司才停牌。控股股東會想辦法,但問題什么時候能解決,還不好說。”當天,金洲慈航證券部工作人員回應投資者提問。
統計表明,截至6月7日收盤,若僅考慮2017年以來的股票質押,質押市值跌幅超過60%以上的股票共計有22只。其中,質押市值跌幅最大的個股包括*ST保千(600074.SH)、*ST巴士(002188.SZ)、*ST富控(600634.SH)等。
平倉潮涌
除了金洲慈航,6月5日晚間,邦訊技術(300312.SZ)也公告,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張慶文有5692萬股已質押股份觸及平倉線。
不僅如此,此前,因張慶文與華泰證券股票質押業務未能最終達成一致意見,股票質押合約發生違約,5月22日已被動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60萬股。公司稱,后續不排除華泰證券對張慶文剩余質押的股份繼續處置,直至處置股份所獲金額覆蓋華泰證券質押融出的本金1億元及相關利息。
6月7日,邦訊技術證券部工作人員回應,目前公司在積極協調解決資金問題。但張慶文在華泰證券違約的質押股份回購是否達成延期協議,暫時沒有新的消息。公司最晚下周二會復牌。
僅5月以來,包括南風股份(300004.SZ)、德威新材(300325.SZ)、金一文化(002721.SZ)、金龍機電(300032.SZ)、奧瑞德(600666.SH)、融鈺集團(002622.SZ)、*ST天馬(002122.SZ)等控股股東也已出現股權質押“爆倉”風險。
對此,伊洛投資基金經理冀爍文認為,如果平倉量大的話,短期個股流動性有限,可能會造成平倉后已經低于或遠低于平倉線,而質押方無力償付時,雙方有可能產生糾紛。
“機構不太愿意采取強平的手段,此舉會嚴重損傷客戶。股權質押風險控制主要在前端。券商也會根據市場狀況進行動態性調整。一般股權質押比例越高的上市公司,其信用風險程度也越高。” 當天,廣發證券研究中心研究員商田表示。
“去杠桿”沖擊
針對近期上市公司股權質押平倉風險集中爆發,張波表示,“導火索”是去年下半年的去杠桿新規帶來的沖擊波。“有三點影響較大,一是降低杠桿比例、二是清理多重嵌套、三是實施嚴格的資金穿透。”
比如,降低杠桿比例意味著原來1:3可能降到1:2或1:1,甚至很多機構都不放杠桿了;同時,信托套資管計劃、資管計劃套信托或者套保險通道的統統去掉;再就是,資金穿透到自然人,夾層資金無所遁形,特別是民間配資由于穿透迅速被清理出去。
“隨著杠桿率急劇下降,股價一跌,杠桿資金輪番平倉,這種‘一刀切’的做法令很多公司除了緊急停牌幾乎沒啥辦法,但復牌后也難逃一劫。這些都屬于上市公司在為自己過去激進的行為買單。”張波直言。
至于上市公司股權質押后的資金去向,據張波透露,據他們的了解,一部分是用于主業的投資,這類公司基本面還可以,在資金面寬松和資金利率低的情況下選擇大規模擴張,例如金盾股份(300411.SZ)。
“但有些公司主營很一般,實際控制人把更多心思用到了房地產相關行業甚至做起了放貸生意吃利差。”張波直言。“還有一種就是過度資本運作,到處投資、收購,甚至還利用杠桿資金去收購買殼,有些利用股權質押的杠桿資金通過信托或者其他方式買入自己的股票。”
張波還表示,實控人質押比例達80%以上的公司比較危險。此外,前十大流通股東如果有很多單一信托計劃的也要回避,這些多屬股東資金配資的結構化信托,信托到期清理后不會再續,這也是下跌平倉的主因。
在任何情況下,本網站所刊載內容中所涉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中訊證研不對因使用本網站的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讀者不應以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做出決策。